读书心得

致力心灵建设 复兴民族文化-------易华秀

发表时间:2014-11-11 15:03:13 来源:金堂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 编辑:外事办

致力心灵建设  复兴民族文化

——读朱永新《新教育》后感

             金堂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   易华秀

作为一个已经从事教育工作已经二十多年的中学教师,我一直在想:我们的教育到底应该走向何方?是坚持我们固有的以“分”来作为唯一标准的应试教育,还是彻底放弃我们的民族文化,全盘照搬西方的注重实践能力的教育方向?毕竟,这是一个真正物化的年代,就如朱永新老师在《新教育》中所言:“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彻底让位于‘物化’,在权利和金钱的漩涡中,许多人迷失了自己,而教育也放弃了自己对文化的巨大作用。教育一度臣服于错误的思想、滥用的权利和霸道的金钱,完全丧失了理想与追求。学校追求的是功利化的分数,道德与智慧均被踩在脚下”。好一声震耳发聩的呐喊,是的,作为一直站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我不得不承认当今的教育人根本没有从中国文化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学生的未来发展与学校的发展,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那对于很多教育人而言那是一个遥远的话题。

而新教育实验,让我看到了我们教育的希望,也看到了我们民族振兴的希望,因为朱老师说:“新教育的彼岸,是一群又一群的孩子,待他们长大为一代新人,走向世界大舞台,我相信,我们能从他们身上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财富是有汗水的,科学是有人性的,享乐是有道德的。”新教育工程是致力于“心灵的建设”的工程,我们的新教育,可以真正意义地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习惯凝望世界,拥有追求理想的激情和冲动,拥有尝试成功的勇气和感恩的情怀的敢于承担起改良社会的真正大写的中国人。那么,一度被世俗的功利污染的教育,就会走向一个真正的世外桃源般的世界,一度精神沉沦、文化迷失的中华民族,也会真正实现我们民族振兴的中国梦。

因为新教育的学理基础来自于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一个让整个中华民族成为创造者、命名者、歌唱者的思想精神,它集中了儒家的个体担当、事在人为、社会责任心和道家的个体逍遥和社会自治的思想,以及禅宗的对念兹在兹的追求、眼前物质社会的超越、对先天灵性的呵护与唤醒,还有其中所蕴含的人类尊严与人类平等思想。

以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为基础的新教育实验追求的境界包括:

1.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教育是一个大的概念,是包含了人类生存、生活、发展的全部过程的这样一个概念。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而且要关注教师,关注校长,关注父母,关注一切和教育相关的人,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有的;是愚昧的,还是睿智的;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因为,我们觉得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父母的发展,也不可能有孩子的发展。当前社会发展应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过渡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上来,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这是我们的核心理念。

2.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

就教师教育行为的改变而言,新教育实验主要是通过倡导教师撰写教育日记、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育案例、教育随笔等实现的。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觉醒,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观追求。通过多种教育写作形式加强对教育行为的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我们的很多教师,通过撰写教育日记、随笔走上了教育专业发展之路,或者说开始进入了专业状态。反思,是教育科研的本质,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一位诗人说过这样的话:世界上许多事情都可以等待,唯有孩子们的事情不能等待,因为孩子的名字叫“今天”。如果孩子的“今天”是失魂落魄,是萎靡不振,是痛苦难熬,是得过且过……那还有什么启碇的索,还有什么鼓风的帆,还有什么定向的舵?还有什么健康,还有什么快乐,还有什么自信,还有什么向上可言?还有什么理想,还有什么未来?所以,培养一个人积极的态度非常重要。学校教育要努力让学生在教育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而后在成功的体验中确立新的目标,求得更大的进步。

3.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

科学家指出,人的能力有90%以上处于休眠状态,没有开发出来。如果我们能多挖掘自己的一些潜能,那将会创造一道亮丽的人生风景线。这一点,“皮格马利翁效应”以及“期望值与孩子成长正相关”的心理学实验是最好的说明。就学生的发展而言,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使其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这样,就能够产生一种激励作用,促使其学习时加倍努力,进而取得好成绩。对少年犯罪儿童的研究表明,许多孩子成为少年犯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良期望的影响。他们因为在小时候偶尔犯过错误而被自己、家人或老师贴上了“不良少年”的标签,这种消极的期望引导着孩子,使他们也越来越相信自己就是“不良少年”,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

建立在潜力论的基础之上,我们就必须无限地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力,必须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搭建舞台、创造空间。新教育实验相信,我们给教师和学生多大的舞台,他们就可以演绎多大的精彩;我们给教师和学生多大的空间,他们就可以创造多大的辉煌。

4.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

新教育实验崇尚的是个性,崇尚的是品牌,我们希望每个学校都办成特色,每一位老师都拥有自己的个性,都拥有自己的特长,让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新教育实验一直认为,特色就是卓越。什么是最好的?最好的就是最有特色的。

去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世界九大新兴科技城市,苏州是唯一入选的亚洲城市。那么,能说苏州就是亚洲最好的城市吗?当然不能。但苏州有它的特色。它的特色是什么?它把古老的文化和现代科技非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它的古城一体两翼的城市格局,它的精细秀美的工作方式,它的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现代文明的结合,它距金融中心、港口中心上海很接近,一个小时的路程。很多人把苏州当做投资的首选。世界500强在苏州建立了180家大型公司。苏州聚集了9000多家外资企业,外商投在苏州的资金超过400亿元美金,约3000多亿元人民币,而我们国家2001年一年的财政收入才9000多亿。

所以,人无特色不行,校无特色不兴。

5.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

新教育实验认为,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事业,是一项通过培养人,让人类不断走向崇高,生活得更加美好的事业。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教师和学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就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因此,判断教育的好坏,应该从这样的“原点”出发;推进教育的改革,也应该从这样的“原点”开始。

如今,我们的教育似乎有点本末倒置,分数与就业倒成为我们整个教育的“原点”——分数成为衡量教育品质的标准,大学生就业成为判断大学最关键的指标。这也是中国教育许多问题的最初原因。

西方有句谚语,说的是,一个人可以变成一个富翁,但是三代人才能造就一个贵族。文明、文化,它的发展,它的延续,是人类发展和延续的根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一个记者问英国首相丘吉尔:“莎士比亚与印度哪个更重要?”印度当时是大英帝国在海外最大的殖民地,人口最多,土地最广。丘吉尔首相回答:“宁可失去50个印度,也不能失去一个莎士比亚。”的确,人类之所以伟大,现在看来,不是因为他能够征服世界,主宰世界;而是因为他拥有文化,拥有精神。如果说我们的教育对人的问题已经开始注意,那么我们对于人类的命运,对于人类文化的发展延续,对于人类文明的进程,我认为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文明不应该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或者说,不应该在我们这一代教育者手里失落。“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两百本书。”(苏霍姆林斯基)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我们的老师在阅读中亲近大师,拥有思想,直抵精神;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我们的老师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融入社会,而不是逃避现实,逃避责任。

6.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道德追求呢?迈克?富兰在《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中指出:“教育具有一种道德上的目标,就是不论学生的背景如何,要使他们的一生有变化,并在充满活力且日趋复杂的社会中造就能够生存和有工作成果的公民。”

我在想:我们的教育人,我们的学校,如果真的都努力达到了新教育实验所追求的境界,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学校,我们民族的未来该是怎样一个崭新的前景!

那么,作为一个基本走向私营化的金中外实校,应该怎么开展自己的新教育,怎么实现自己卓越办学的目标呢?

我认为,“新教育的十大行动”是促进我校最终走向卓越的具体行动的指南

1.  营造书香校园

通过建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社会的形成。新教育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而一个没有书香的校园,不是真正意义的学校,虽然我们学校确实也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活动,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下课休息的时候、中午的时候都可以去图书馆阅读,学生还可以把图书馆的书带回家里看,但我们的学校依然未能酿造浓厚的读书氛围,究其原因,一个方面是学校缺少推动老师和学生阅读的活动,另外一个方面是因为学校升学的压力,阅读很难进入课堂,甚至于某些老师还时不时扼杀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展此活动呢?

教师专业阅读——读书笔记比赛:用一块展板公开评比打分(推荐书目):本体性知识(学科性知识,50%)、教育心理学以及职业知识30%、人文及科学背景知识约20%

而学生也可开展一个学期一次的读书笔记比赛,再结合行动二,在学校的网站中设立一个“教师随笔”“学生随笔”网页,评比打分(家长、学生、老师都可以当评委),当然再辅之以适当的奖励;

2.  师生共写随笔

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的日常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

譬如像早恋问题、作弊问题、亲子交流问题、教育惩罚问题、学生竞争问题等,都可以作为随笔的题材。

然后我们再通过随笔收集案例,邀请相关问题的专家来对这些案例作出学理的和操作改进的分析,另一方面,邀请富有教育经验的教育专家来对每个案例和每种问题提出既符合相关学理又行之有效的处理办法。

3. 聆听窗外声音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报告会活动,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促进其多元价值观的形成。

4 培养卓越口才

各个学科可以通过讲故事、演讲、座谈、讨论、辩论等活动,使教师和学生愿说、敢说、会说,从而培养其自信心,形成终身受益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5. 构筑理想课堂

通过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将人类文化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追求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

6.建设数码社区

通过加强学校内外网络资源的整合,建设学习型网络社区,让师生、家长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与交流,在实践中培养师生的信息意识与信息应用能力以及师生与家长的情感交流。

7.推进每月一事

利用每月一事来培养习惯:印度谚语“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每月一事可以是让我们学会吃饭;让我们不闯红灯;让我们一起种树;让我们去踏青;让我们学会扫地;让我们学唱一首歌;让我们玩球去;让我们笑着和别人打招呼;让我们每天阅读十分钟;让我们给爸爸妈妈写信;让我们做一回演讲者;让我们每天记录自己的生活。

8. 缔造完美教室

2013级已经兴起的美化教室活动为辐射点,铺开全校的“缔造完美教室”比赛,和班级量化管理有机结合

9. 研发卓越课程

10. 家校合作共建

学校定期举办由父母、学生参加的亲子交流、对话、娱乐、修学、旅游等活动,向父母推荐家教书刊,组织读书会、征文评比、演讲比赛、座谈会、联欢会等活动,倡导父母与孩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共享成长。

总之,一个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一个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成长,而一个民族的兴盛与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而新教育的理念、行动对中国教育、民族兴盛功德无量!



来源:金堂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  编辑:外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