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推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师专业能力,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分享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推广,11月12日上午,我校在武侯区教研员的指导下,联合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西区学校,开展了本次教研活动,我县部分初中数学老师,也积极到我校参观学习。
本次教研首先由我校李云飞、川大附中西区蒙露两位老师,以七年级数学3.5《探索与表达规律》为课堂内容“同课异构”,给我们带来了两节生动形象、独具风格的展示课。
李云飞老师开课的“学霸讲堂”向我们展示了我校学生分享学习的成果,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利用儿歌创设问题情景为新课的开始活跃了氛围;从日历、数列规律中,在观察——猜想——验证——表达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建立数感及符号意识,发展学生抽象思维。
蒙露老师通过对生活中日历的观察与分析,从不同角度思考,用学过的字母表示数、代数式、代数式的值等知识探索日历中数与数的变化规律并验证与应用,小老师上台讲解,分享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合作、交流。整堂课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性强,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课堂效率高,学生思维地深度得到发展。
课后,在我校数学教研组长的组织老师们议课;由我校年轻教师张世杰和川大附中西区冯智老师对分别从教学设计、学生活动、教学效果等层面对本节课进行了点评;本校聘请专家:武侯区教研员张玉华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点评与指导,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两节课学生课前准备充分,课堂参与度高,学生反馈及时到位,并对两位老师在课堂分享学习环节给予了赞扬;同时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对两节课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教学设计要归于“一般化”知识区整理、探索与表达过程中思维过程的培养与思路步骤要形成体系;培养学生敢讲、会讲、善讲,共学互助,强调我们数学老师要做教学的“真研究”。
本次活动充实而有意义,让我县和成都武侯的所有参与老师都收获颇丰,认识到每一堂课不仅仅要精心准备,更要有明确的达成目标的高效措施:“分享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素养。
文:王倩 图: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