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外新闻

聆听专家报告,更新教学观念,探索课堂变革

发表时间:2016-5-26 15:04:17 来源:金堂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 编辑:外事办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同时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等行业健康发展。

我校于20159月,率先开展 “互联网+教育”的教育实践,率先开设“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平板常态化教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E课班、智慧课堂、电子书包班)。为了深入了解和学习“互联网+教育”的理念、内涵及特质,进一步探索并践行“互联网+”背景下课堂教学变革。2016512-13日聂晓云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和我校教务处主任刘应康参加了成都市教改实验专委会举行的《“互联网+”与课堂教学变革》学术年会,聆听了多位专家报告和大会交流,收获颇丰。

 “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互联网+”有六大特征: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互联网+”带给传统产业的不是颠覆,而是换代升级。

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一个教育专用网、一部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选、老师由你挑,这就是“互联网+教育”。具体而言,目前“互联网+教育”所呈现出的变革形式,主要包括: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等。

互联网+课程,不仅仅产生网络课程,更重要的是它让整个学校课程,从组织结构到基本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正是因为具有海量资源的互联网的存在,才使得中小学各学科课程内容全面拓展与更新,适合中小学生的诸多前沿知识能够及时地进入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套餐,课程内容艺术化、生活化也变成现实。

互联网+教学,形成了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软件、网络教学视频等诸多全新的概念,由此,不但帮助教师树立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了课堂教学手段,大大提升了教学素养,而且,更令人兴奋的是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正是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先学后教为特征的“翻转课堂”才真正成为现实。同时,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不再流于形式,通过互联网,完全突破了课堂上的时空限制。学生几乎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地与同伴沟通,与老师交流。在互联网天地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了最高限度,教师通过移动终端,能即时地给予学生点拨指导,同时,教师不再居高临下地灌输知识,更多的是提供资源的链接,实施兴趣的激发,进行思维的引领。由于随时可以通过互联网将教学的触角伸向任何一个领域的任何一个角落,甚至可以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各行各业的名家能手进行即时视频聊天,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变得更为自如,手段更为丰富。

互联网+学习,创造了如今十分红火的移动学习,但它绝对不仅仅是作为简单的即时随地可学习的一种方式而存在的概念,它代表的是学生学习观念与行为方式的转变。通过互联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强化,他们在互联网世界中寻找到学习的需求与价值,寻找到不需要死记硬背的高效学习方式,寻找到可以解开他诸多学习疑惑的答案。研究性学习倡导多年,一直没能在中小学真正得以应用和推广,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受制于研究的指导者、研究的场地、研究的资源、研究的财力物力等等,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这些问题基本都能迎刃而解。在网络的天地间,学生对于研究对象可以轻松地进行全面的多角度的观察,可以对相识与陌生的人群作大规模的调研,甚至可以进行虚拟的科学实验。当互联网技术成为学生手中的利器,学生才能真正确立主体地位,摆脱学习的被动感,自主学习才能从口号变为实际行动。大多数中小学生都将有能力在互联网世界中探索知识,发现问题,寻找解决的途径。互联网+学习,对于教师的影响同样是巨大的,教师远程培训的兴起完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也在互联网懂界里变得现实,对于多数使用互联网的教师来说,他十分清楚自己曾经拥有的知识,是以这样的速度在锐减老化,也真正懂得“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道理。互联网不但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技能,同样也改变了教师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他不再以教师的权威俯视学生,而是真正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与他们共同进行探究式学习。

互联网+评价,这就是另一个热词“网评”,在教育领域里,网评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网络平台,给教师的教育教学打分,教师通过网络途径给教育行政部门及领导打分,而行政机构也通过网络大数据对不同的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及时进行相应的评价与监控,确保每个学校、教师都能良性发展。换句话说,在“互联网+"时代领域里的每个人都是评价的主体也是评价的对象,而社会各阶层也将更容易通过网络介入对教育的评价。



来源:金堂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  编辑:外事办